比赛说,不管是输是赢,都是一件残忍的事。
美术比赛是学校中,最普及频繁,最方便行事的一项活动。不论是学校的例行公事,政府的政令倡导,从人人熟悉的「保密防谍」、「交通安全」「夏令卫生」,我们一路就这么比下来。
随着社会结构发展,甚至这已成为商业产品促销的惯用工具,很多保险公司,百货商场、房屋销售想推出新产品就来一次写生比赛,因为活动办理起来简便,绩效又明显,孩子成为政、社会、学的销」筹码,几十年来成为理所当然,它在教育上的正当性,很少被质疑。
有些班级的比赛明星,一个比赛接着一个,甚至疲于奔命,面对抽象难表的比赛题目,孩子想参加又画不来,最后总是父母、老师代笔了事。再加上多元入学方案中比赛得奖项目的加分,更将使这个因袭已久的老问题,延生更大的问题。
本来艺术教育是一种「精神训练」,完全在虚幻的思维空间操作,意在启发创造能力、培养美感情操,提升生命情怀。艺术的无所为而为,艺术的游戏性,必须在专注宁静的心境下,忘记利害得失,全心投入,没有任何现实目标要达成,它的行为本身即是目的。
例图一 叶采忻 7岁(自画像)
孩子画画就画画,把游戏以外的一切抛诸脑后,这无所求的纯净心思,没有好坏输赢,只有当下的真心贯注,甚至连自己在画画都忘记,不管这种状态如何称呼,这就是艺术。
这种无所为的艺术情怀,是美育的终极目标。比赛却是以结果来论成败,孩子较量输赢生起的得失利害心,不仅违逆了艺术纯净的游戏本质,也压制了冒险创作的精神发展。比赛这件事不仅不美,还让幼童错离了人格养成的美育目标,把焦点转向比较竞争、患得患失,甚至是挫败嫉妒。成人世界复杂的竞争惶恐心态,污染摧残孩子纯真的心智。而这些不美的负面质素,还是张着培养美感的大招牌而来。
例图二 王滋远 4岁(自画像)
面对美术比赛,孩子的心理反应我们必须思考:
- 老师选了一个「更好」的去比赛,别人比较好,我不够好
- 我很好,被选参加比赛,但是没得奖,表示我不是真的好
- 上次赢了,我果然很好,但是这次输了,我到底是好还是不好
例图三 姜柔安 7岁(自画像)
儿童心性的成熟度不能理解比赛赢输的必然性,教育却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孩子。如果我们目的是在建立创造的信心勇气,费尽心力说服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创作的主人,但是一次比赛,只选取少数参加,表示只有少数比较好,大多数没参加的不够好;而少数获选参加的本来觉得自己很好,可是没得奖,同样的变得不大好。落选的失望灰心,摧残打击创作的信心以及艺术的喜爱。所以,不论谁赢谁输,后果都是输,输掉的是大多数孩子的自信,以及心灵的自由与纯真。即使因此发掘了一两个美术特殊资优的天才,错过的是绝大多数可能的天才。
例图四 陈昱希 6岁(自画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