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中有畫

心中有畫

印度諺語說:

最好的畫家,最終丟掉他的畫筆,最好的音樂家丟掉他的七弦琴。


  這是藝術的最高境界,就像心算高手的算盤已在心腦之中,武林奇人「論」劍就可以比高下,所有藝術工具的畫筆顏料和技巧的比例明暗,統統化成內在修為,累積為素養品格。美術課從雙手的操作,進入心靈的想像,化整為靈性的中內涵有形變無形,具體變抽象,一切外在的表現形式,成為內在的美感,成為心中的歌,心中的詩,心中的畫。



  所以,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在美,不在術。




  現代教育過度指向看得見、摸得到的物質成功,造成人和自己,人和人的疏離。美術是情意教育的搖籃,總該有人指引孩子們在可見的物質世界之外,還有一條不可見的,更高更遠的靈性之路。因此,美術課不可以只是畫圖課,只開發肉眼的視覺能力和手的描繪能力,美術課只算走了半路。




  當一個人專注於藝術創作時,身體外在的活動靜止,潛伏深處心靈的幻想、夢境、詩意、感情流溢竄動,在物質來來去去的日常生活底部,掀起深層的自我對話。這個從無到有的創造循環,心靈必須讓出一個大空間來給想像遨翔,給感情舒展,給自我整合。讓一個人深入覺察探索這個手摸不到,眼看不見的心靈宇宙。




  我們目的是要從肉眼來打開心眼,讓孩子學習從視覺進入感覺,將眼見的物象轉化為心象,由外而內,再由內到外,從有形進入無形,讓抽象思考能力成為生命的一部份,而本來生活中所有的焦慮不安及情緒的困頓,都是在這個心的抽象空間撫平解決的。




  所以,繪畫只是美育的起點,不是終點。美術老師必須跨越「教」圖畫的層面,從美術出發,但要超越美術,超越藝術冷僻艱深的技術性,把想像的自由,創作的喜悅引領給孩子。家長必須超脫「看」圖畫的侷限,要學會穿透紙面,放下評斷與期待,學會看見表面看不見的靈性建造工程的歷程和遠大。過程重於結果,一個寧靜、平衡、優雅人格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累積,絕對無法趕工快速度製造,或以現實的價值評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