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造力的教与学

不知道或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天分,这是现代教育问题中最大的问题。

很多父母带三、四岁的幼儿来上画画课,百分之九十九在报名填问卷时,「觉得孩子有天份……」的这一栏留空白。

正因为不知道所以留白,也因为不知道孩子有天份,使我们错过童年很多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,涂鸦开始的幼儿期绘画就是最大、最好的例子。大人以为凡事要认真教,小孩要认真学。在这个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,人天生的、直觉的、想象的创造才能,不仅没有被开发,甚至被压制了。

在整个美术课程中我们只努力做一件事,就是让小孩子相信自己有天份,但却花更大的力气,去说服家长相信他的孩子有天份,。站在「原创」的立基点上,「教」反而是一件危险的事,因为,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可以教,也没有这个东西可以学,就像爱迪生之前没有电灯,莱特兄弟之前没有飞机一样。

幼儿不需要学,天生就能画,从一岁,手能握笔开始就能涂鸦了。绘画是本能,创造是天生,由于大人的不了解,以为幼儿期就该开始「教」他们画画,不然孩子就不会画。

我们以为什么都要教才会,偏偏艺术「原创」这无价至宝,教了就更不会,这是生命初期最大的吊诡之一。就像每一个人都能走路,孩子需要自己走,父母无法教重心放左脚或右脚,用多少力才能站得直走得好,只能任由孩子尝试摸索,任由他绊倒、摔跤,才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,每个人最终都学会了走路,只有自我经验,才能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路。

「知识」可以被教导,「了解」不能,因为它不请自来。

每一个人道了一定年纪,都有画像的能力,重点不是画图,是让孩子利用每一次的作画体验自己创造,训练自己创造,就像需要时间去经历跌倒,早晚都能学会走路一样。既然早晚每个人都能画得像,早点像和晚点像,后来都很像,成人应该放下急切要求成果的心情,让孩子实验「练习」熟悉使用自己的创造力,更何况画得「像」绝对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。

问题在我们的父母或负责全科教学的幼教老师,都是过去升学主义教育下的牺牲者,不太不懂美术,也不太懂美术教育,对技巧性过度要求,只要「像」,错过了美术教育是通往「创造」之路最有力、最直接的快捷方式。

老师除了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,最大的功能是引导,引导孩子从看中去「见」。幼儿的视觉如果不经观察开发,对周遭人事物都是胡涂、不经心,对成长后视觉的敏锐度影响很大。人类雨声具有的吸收性心智(the absorbent mind)透过绘画的过程,逐渐养成观察、联想、分析、表达的习性。创造力无法直接给,只能透过迂回的诱导方式,从内在点燃引发。

回到出发点──孩子为什么要画画?让他满足涂鸦的本能;让他摸索养成独立思考、创造的习惯;让他勇于表达自己、创造自己的视觉印象;让他藉由形与色、不同媒材的接触,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。这些目的都不是其他学科可以取代

,打破「画不像」就是画不好的迷思,才不会舍本求末,才能真正开发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。

 

成人应学习珍视幼儿期绘画活跃的原创性,还给孩子画不像、画不好的涂鸦自由。